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随后各项稳增长措施紧接而来。5月中国政府频频“出手”的稳增长动作令人瞩目,从货币、财政到产业、改革,国务院及各部委打开“工具箱”,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除央行降息表明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宽松外,本月尤为关注的是财政政策宽松明显加码。国务院发文要求不得对融资平台在建项目盲目抽贷、压贷,发改委全面放宽城投企业发债条件,这反映出地方财政政策从收紧变成了宽松。稳增长压力下,监管层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也再度加大,银监会高层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内部会议上指出,在房地产贷款风险防控方面,要加强防范房企资金链断裂风险,允许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适当展期。截止20日,发改委三天之内批复若干重大轨交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4500亿元。仅仅一周之后,发改委马不停蹄地发布了PPP推介项目,共计1043个,总投资1.97万亿元,涵盖水利、市政、交通、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据了解,发改委新一批“工程包”项目拟向国务院申报。这是继发改委公布“七大工程包”和“六大领域消费工程”后,第三批投资储备工程,涉及轨道交通等基建和新兴产业。4月份我国财政支出明显加快,当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3.2%,增速比3月加快28.8个百分点,预计5、6月份我国财政支出力度会进一步加大,这对于扩大国内钢市需求将形成积极提振。

2、新规连续出台有助于抑制钢铁产能

当前,钢铁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相关法规政策已做出相应调整和变化,《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修订)》(以下简称新版《规范条件》)由此应运而生,并由工信部于5月25日正式发布,规定自2015年7月1日起实施。对比2012年《钢铁行业规范条件》,新版《规范条件》的内容更为明确和详实。这将为进一步加强钢铁行业管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强化环保节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发挥积极的作用。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将钢铁放在12个重点推进行业的首位。指出要结合国内钢铁行业结构调整,以成套设备出口、投资、收购、承包工程等方式,在资源条件好、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重点国家建设炼铁、炼钢、钢材等钢铁生产基地,带动钢铁装备对外输出。本次出台的《意见》是装备制造走出去的系统性纲领,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这对于推动中国装备走向国际市场,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化解目前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难题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协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