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经济乏力,需求迟迟不见好转 

中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困难时期,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已体现的比较清楚。虽然十三五规划中,中国经济稳增长仍将是重点,但平均增速将下移至6.5%左右。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也从以往的粗放式增长在逐步转型,近期中央提出了“供应侧”改革,也体现了中国经济将不再走投资拉动的老路。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创2012年9月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2015年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6%,比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10月发电量445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2%,降幅较上个月的3.1%扩大。从通胀数据方面的情况看,10月CPI环比下降0.3%,PPI环比下降0.4%,已连续44个月同比下降。CPI和PPI双双下滑暗示通缩风险加剧,进一步印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有增无减。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属消费国,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和经济结构转型,伴随着严重的需求下滑,对于钢铁市场供需无疑是巨大打击。国内经济刺激的大体思路是避免大量放水的温和刺激,决定当下经济格局在短期内难有扭转的机会,钢铁市场终端需求疲软在未来几个月还将延续。 

3、钢铁行业去产能或将加快

中钢协数据显示,2015年1月到9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281.22亿元,而主营业务亏损552.71亿元。业内均共识,钢铁行业进入了冬天,供大于求的矛盾特别突出,“控产量”是解决当前钢铁行业现实困难的关键;而且未来2-4年的都将是钢铁行业的低迷期,超过上亿吨的产能和产量都要耗费长久时间去消化。钢铁行业除了亏损之外,负债率也是逐步走高,全行业负债率已经接近80%,其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负债总额仍然在3万亿元左右。负债率高的企业则因现金流断裂被迫关停,11月13日,唐山松汀钢铁宣布将2座在产的高炉也焖炉,至此六座高炉全部停产。这是继山西海鑫钢铁之后国内第二家500万吨级规模的钢企因高负债及资金链压力停产,今年仅唐山地区钢铁产能退出已经达到近1500万吨。除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唐山松汀钢厂停产外,内蒙地区民营钢厂高炉停产情况也较为普遍,面对季节性低迷的需求和较多的亏损,内蒙地区民营钢厂也选择停产过冬。

从政策层面来看,近期中央高层密集强调供给侧改革,对钢铁行业来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由需求侧向供给侧转移,意味着政府出台大规模刺激需求政策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后期或将偏重于市场化手段去产能为主,政府或将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兼并重组及破产企业安置重整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部分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企的钢铁企业后期将会加速退出市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钢铁行业将加快去产能步伐。

协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