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16中国公路运力发展峰会上,C.H.罗宾逊亚洲发展战略总监吕台欣做了主题演讲,把罗宾逊作为无车承运人包括在美国发展的过程,以及罗宾逊如何看待中国的这个市场,更重要的是无车承运人这样的运营模式对物流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需要什么的能力把这个生意真的做好等方面,做了分享。
演讲全文:
今天非常感谢有几个这个机会跟大家聊一下无车承运人,今天中午的时候,与行业专家们交流了很多,交流了一些方向和想法,我在这里用比较简短的时间说说罗宾逊作为无车承运人包括美国发展的过程,以及我们如何看待中国的这个市场,更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无车承运人这样的运营模式对物流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什么的能力把这个生意真的做好。
在开始之前我想问一下很简单的东西,全球的物流市场的一个情况,这边的话,主要分析的是零担市场,我们看这个趋势会发现,在全球几个经济最发达的区域,美国、欧洲和中国,他们的差异是非常的大,在美国可能前十名的物流企业大概会占70%的营业额,我们回到中国来看,每一个数字稍微有一点区别,但是中国的零担市场是非常分散的,前十年基本上还占不到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会往回看一个例子,美国也不是一下子发生的,我们看一下美国发生的一些事情。
我们回头看美国,我们不得不分析1980年代的运输大解禁,其实全国通过大量的法律,这些法律跟我们目前中国在推行的法律是有共通性的,其实都是有借鉴意义的,在1980年以前,全美的道路是实行严格的管制,限制进入,就跟三四年前中国的经济是一样的,整个美国政府发现经过限制运输和市场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之后,这里面放开了法律的门槛,开放了定价的运营限制,在1980年代无法想象定价是由法律定价的,在这个过程之中,他是大力支持整个无车承运人的业务形态,所以我们所熟知的无车承运人是在1980年发展的,在整个15年间成长了15000家无车承运人。
第二个是无车承运人,怎么样去澄清这个定义,比如说出现问题、事故,谁应该承担责任,承运了一票货,卡车撞死人了,到底是卡车司机的责任还是无车承运人的责任,这里面有一系列的责任去澄清。
第三,无车承运人作为轻资产,因为轻资产,任何企业只要非常非常少的资金可以去运营,但是他所承揽货物的价值乃至运费金额都非常的大,所以导致了非常多的纠纷,你如何去界定无车承运人的门槛,他需要有的财务支持以及责任法让这个行业蓬勃发展。
我们这边再简单分享一下在整个运输大解禁的过程中,全美的运输行业发生指标的变化,这些指标我不细讲,但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第一整个司机运行的效率,我这边的图都是1980到2000年进行统计,这样可以看得到卡车司机的效率有显著的提升,另外一个我们很喜欢讲的指标就是物流占GDP,美国是8%,中国是10%,下降的非常厉害,他现在的幅度已经非常小了,整个行业很开放,所以整个运费费率也不断下降,乃至于整个零售业可以得益,在这20年间有非常蓬勃的发展,所以这个运输行业因为法律的通过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类似这样的变化,未来中国的运输行业也有这些变化,因为不断地改变和不断地增进他的效率。
第二个部分就是责任模糊不清,也就是在整个过程当中,大家怎么去澄清每一个角色的责任义务,这也是我们一直不断看到的比较大的问题,当然中国最优特色的销价竞争,这个是任何行业都会发生,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是竞争层次低下,没有能力保障你的服务过程。
在这些服务中,最知名的就是无车承运人这个模式,在美国他的名称不态一样,是货代中介,在全美的货代中介中我们领先第一。
我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情?我们觉得有什么可以提供给在座的中国借鉴的,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虽然我们提供道路运输服务,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向着我们提供道路运输服务,我们要帮助客户提供整个运输和供应链的竞争力,虽然我们最后落到实处还是提供道路运输服务去做,但是还是有区别,也就是说,我们有大量的人包括团队、流程,思考的如何帮客户节省成本,如何帮助客户改进效率,如何帮助客户可能存在的风险,如何适应这些改变,找到最适应这个客户所需要的物流服务,这个是我们花了非常大量的时间和力气去思考的事情,我们是如何做到的?
这是一个新鲜的行业,会遇到很多的挑战,在中国也会遇到一些挑战,我们会去解决这些挑战,这是我们一起要研究的课题。
我们整个行业的运行规则要规范,整个责任义务必须明确,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健康发展,更重要的罗宾逊在发展过程当中,因为那个时候互联网科技还不是很科技,很多的服务还是以电话和传真为主,但是现在的技术可以对无车承运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罗宾逊虽然在美国做了非常的成功,但是中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行业,所以作为一个刚入中国不久的新生儿,所以我也希望跟中国各个物流的前辈一起合作,大家一起来探讨和发展中国的无车承运人。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6区18号楼B座11层 电话:010-83673352 京ICP备050040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32号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友汇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