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方面是受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经济结构的转型造成了航运贸易格局的深刻调整,经济新常态不仅仅是增长速度的下降,更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内在的调整,特别是世界经济由以往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化向多极化转变带来的影响非常广泛,一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出来,比如说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这些会极大地改变航运贸易的流量和流向。现在经济发展速度下来了,新兴经济体出口的贸易就会减少,与此同时进口可能会增加,这对航运市场的货量、平衡度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随着区域贸易一体化的发展,贸易保护主义也在有所抬头,并导致全球货量和运输的距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空间也会出现转化分化。马泽华认为,这些变化对航运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影响会持续很多年。
第三个方面是经济动力转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也造成航运业产业运输关系走向了新的平衡,经济新常态的一大特征就是动力的转化,以前经济的发展都是靠投资,靠贸易,靠经营活动等要素的拉动,而下一轮恐怕会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在这些内在因素驱动下带动经济发展,这种发展会更加追求经济的质量和效率的均衡。中国经济会在这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以往投资拉动会占GDP的44%左右,这比一般的发展中国家20%~30%的普遍水平高出许多,现在中国的经济结构在调整且不断深化,下一步内生性的消费拉动会发生巨大的作用。以往的拉动是投资贸易,这会提供很多的货运需求,产生许多的货运量,加之中国对于世界航运的拉动因素是比较多的——全球的矿石贸易,2014年可达13亿吨,中国进口高达9亿吨;煤炭全球的贸易量为12亿吨,中国进口4亿吨;全球原油贸易18亿吨,中国进口3亿吨。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变化,这些情形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原来看到的巨大需求会逐步弱化,同时新的带动需求短期内会缺位,总体来看海运的需求量会趋紧。我想这就是一个层面经济的变化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变化造成的一些新常态。
航运新常态与经营
第二个层面是航运新常态与经营。马泽华说,中国现在有22大行业,99个子产业,经济新常态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可能差异不同,比如对基建投资产业是压力,但是对环保,对绿色经济可能是一个新的机会,对航运和港口的影响也明显不同。我认为所谓航运的新常态,并不是经济新常态的自然表现,而是取决于业内应对经济新常态的一些做法。这些做法、这些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目前的短期应对、局部策略的调整,而且是持续发生的普遍的调整,这些都会形成航运业的常态。这里面包含几个方面:一方面是超低成本的竞争将成为我们这个行业能够应对当前挑战的一个常态。低成本虽然是航运企业一直以来追求的经营手段,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到现在六年了,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低成本已经不再是一个常规的经营手段或者是短期的应对策略,而是航运企业应对长期低迷市场的核心竞争能力,甚至可以讲是救命稻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6区18号楼B座11层 电话:010-83673352 京ICP备050040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32号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友汇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