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物流运输存三大痛点,出路何在?
来源:万联网 | 作者:pro260dba | 发布时间: 2016-09-08 | 3851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今化工产业发展迅猛,国民经济结构比重持续上升。然而,与之不相称的是危险品物流过程中事故依然呈多发状态。危化品物流关系着化工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关乎着社会安全与稳定,那么,当前我国危化品物流存在哪些痛点?又如何击破这些痛点?这些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点。

 

目前,我国危险货物一年的运输量高达16亿吨之多,其中道路运输量达到10亿吨以上,约占60%。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数据显示,2008~2012年,公安消防部队参与、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近5万起,其中道路运输事故大约占76%,平均每天有27起。由此可见,危化品道路运输的风险非同一般。那么,当前我国危化品物流存在哪些痛点?又如何击破这些痛点?


 危化品物流存在三大痛点 

(一)标准粗线条不统一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顾敬岩指出,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法规体系,近年来也在不断制定、修订和完善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是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很多标准比较粗线条,企业操作起来有难度;区域化政策壁垒较多、标准实用性差等。

 

“目前,我国5000余种化工原料产销分布不均,95%以上需要异地运输。然而各地的地方法规较多,执行并不统一,给物流企业跨区运输带来困扰。”中远化工物流有限公司安全技术管理部总监、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史毅平说。

 

顾敬岩表示,对此,交通运输部近期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研究实施豁免制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小件危险货物便利运输;二是研究改进危货罐车管理,健全从车辆生产、车辆销售、车辆注册登记、车辆运营到车辆报废的一整套标准体系;三是建立危货车正常通行秩序,打破各地的危化品车辆限行措施,要求在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划定专门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停车区,方便驾驶员休息;四是参照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修订完善《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有效解决标准碎片化、实用性差等问题。

 

“国家安监总局近期正在调研,将出台《危险化学品安全法》,目的就是打破行业和区域化的壁垒。”史毅平透露说。

 

(二)园区相关规划不足

化工园区是承载未来石化产业发展的平台。截至2015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502家。有专家认为,化工园区发展虽然很快,但化工园区对危化品仓储物流的规划明显不足。

 

史毅平认为,一方面,化工园区内危化品企业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往往对化工园区的税收贡献率不高,因此,从经济收益上来看,大多数化工园区不希望物流企业、仓储企业入驻;另一方面,国家没有危化品停车厂建设标准,因此,危化品在停车场停空车还是满车,如何隔离,安全、环保如何去做,都缺乏行之有效的标准。

 

史毅平表示,然而,天津港“8·12”事故之后,很多化工园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整个园区如果缺少了危化品物流规划,招商引资就存在难点,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都会把危化品物流作为一个园区的配套服务进行评估。因此,化工园区必须规划好危化品物流,尽管其对园区的税收贡献率不高,但作为一项重要服务却是园区招商引资的一大筹码。

 

(三)行业准入门槛太低

史毅平指出,危化品行业管理严重不规范。行业准入门槛非常低,难成规模效应;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也低,专业素质整体较低。很多货主单位以低价格把危化品委托给没有任何资质的物流企业,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些企业在安全上没有投入,上路以后,安全风险便传递给全社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对行业低门槛要求导致后续问题层出不穷,驾驶人员专业素质差,对危险化学品的相关常识和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交通违规操作,对运输车辆的安全隐患也没能及时发现,一旦运输的货物发生泄漏或引发火灾他们根本不懂如何处置,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态扩大,保障人和物的安全,势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如何击破痛点?对加强危化品道路运输管理对策思考 

顾敬岩表示,近期交通运输部加强了对危化品的管理力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对违法托运的监管。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其他部委对危险货物道路管理办法制定了意见,明确提出要对托运人的责任进行界定,托运人不能置身事外,必须要委托具有资质的企业承运,对所托运的危险货物正确分类、分项,正确包装,还要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危险货物托运清单。此外,全国6个省市最近开始使用危化品电子清单,以方便应急救援人员获知更多的信息。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局运输总公司安全总监刘尔臣认为,在提高人员准入门槛的同时,要严抓教育和培训,采取专业培训、事故案件培训等多种形式,使安全理念入耳、入脑、入心,真正让员工把执行规章制度当做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此外,还要培养从业人员的风险防控能力,每个人都必须了解自己所处岗位、所接触危化品隐藏的风险和危机处理的能力。

 

(一)严格落实责任,加强源头管理。一是对危化品运输企业、车辆、驾驶人实行“户籍化”管理。对从事剧毒、爆炸等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企业、车辆、驾驶人等基本情况认真进行摸排,认真核对行车路线、物品名称、运行时间、实际车主等方面信息,并逐单位、逐车辆、逐人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和常态监管。公安机关要严格核发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严格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驾驶人员的资格认定,对检测不合格且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一律禁止上路;对擅自改装车辆结构的,一律责令恢复原状;对达到报废标准的,一律强制报废,保证车辆状况符合安全要求。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能力。一是加强一线稽查员的危化品知识教育培训。通过聘请专业人员,讲授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基本技能,确保工作人员熟知常见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应急处置的方法、流程以及自身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二是加强一线稽查员的危化品运输违法查纠知识培训。结合当前正在开展“道路运输年”活动,加强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对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力度,严格查处不按规定加装紧急切断装置、不按线路运输、疲劳驾驶、违规改装伪装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等违法行为,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三)严管重罚违法,确保监管实效。一是对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对发现的危化品运输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对危化品运输车体尺寸明显不符、大罐小标、涉牌涉证、严重超速的,一律对驾驶人一次性记满12分,罚款顶格处罚。二是实行部门联动,形成管理合力。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要齐心协力合署办公,做到统一指挥、统一执法,形成“基本信息共享、动态监控通报、联合执法同步、查处意见反馈”的工作格局,定期开展执法活动,做到执法常态化、公平化,形成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三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违法管控。结合广西公安部门正在开展的“交通违法百日行动”,在禁行区域、事故易发路段和危化品生产、销售和仓储企业周边道路等重点路段和午间、夜间等重点时段设置执勤点,严纠严处液体危险货物罐车未按规定加装紧急切断装置、不具有运输许可的车辆运输危化品、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非法驾驶和押运危化品运输车、非法改装伪装危化品运输车以及危化品运输车超速行驶、占道行驶、疲劳驾驶、违法停车等严重违法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惩一起,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四)强化宣传教育,突出社会监督一是定期联系运输企业,落实安全责任。运管部门要定期派出人员深入危化品运输企业,召开安全会议,落实企业安全责任,通过开展面对面的交通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危化品运输单位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危化品运输从业人员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工作。二是通过媒体曝光典型违法案例、事故案例,逐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危化品运输车辆违法的重视程度,形成社会监督,使得群众遇有非法危化品运输车辆能及时向执法部门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三是通过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平台向运输企业、驾驶人定向发送安全提示信息,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四是板报、横幅等宣传危化品运输安全知识,增强市民群众对危化品道路运输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协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