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何去何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研究员在参加日前由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国是论坛—2016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时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触底,但制造业形势依然严峻,由于政策多着眼于解决短期问题,制造业长期存在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
对于制造业当前的增长状况,无论上升还是下降,短期内的波动对于研究中国制造业的情况有一定借鉴意义,但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首先,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短期和长期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都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虽然产能过剩、质量不高,效益下滑等短期问题有所解决但没有根本解决。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等长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日本、德国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他们在不同时期适时调整战略政策和进行产业升级的结果。
中国目前处在新旧并存的状态,但以旧为主,尚未进入由旧为新、以新带旧的阶段。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政府交易成本等各种成本在提升,国际贸易磨擦加剧,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无论从短期、长期问题还是面临的挑战看,中国制造业的形势依然很严峻。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要怎么走?答案是“两降四革命一全球”。
一是“两降”,降成本和降库存。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涨,削弱了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必须要把综合成本降下来。去库存包括去产品库存、中间产品库存和其他各类库存。
二是“四革命”。制造业要实现四种革命,首先是质量革命,要大规模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品种、品类和品牌,让制造业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其次是数字化革命。中国工业还处于2.0版本,发达国家已是3.0、3.5版本,中国要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三是服务革命。制造业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新变化,制造业不仅仅是生产,还包括服务、信息、与消费者的结合,要重新理解制造业的内涵和形态,制造业的服务化将会变得非常重要。四是绿色革命。整个制造业绿色化,包括从设计到研发到生产到资源的节约和利用、回收再利用,全过程都是绿色的。
三是“一全球”。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要放在全球制造业增长的格局下,配置全球人力资源、全球市场和全球要素。要推动中国的发展就要融入到全球的价值链中,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
“两降四革命一全球”方案提出很容易,但实施起来非常艰难。
制造业要进行升级,在方向明确的同时还要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比如在升级方向上明确智能化方向,但路径上可以分类施策,例如有些制造部门可先进行人工和自动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升级,大方向下可以有有不同的选择。
中国的投资方向也在变化。现在中国讨论的投资更多是固定资产投资,但发达国家更多的是知识资产投资。中国未来制造业的投资方向更多应是知识资产投资,包括数据库、软件、知识产权、组织结构、人力技能等。基于对知识资产的投资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包括产品升级、功能升级、服务升级和价值链升级。因此将来评判中国经济,包括制造业的运行情况,要重新设置一些指标体系,不能仅仅看固定资产投资,还要看对知识资产的投资。
中国的产业政策也要发生相应的调整。过去产业政策更多是倾斜式政策,随着中国产业发展格局调整,未来的产业政策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要从过去的倾斜式政策向功能性和倾斜式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其次,功能性政策要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再次,中国产业政策要考虑各国产业战略与政策的调整。另外,产业政策和宏观政策、社会政策、贸易政策、环境政策等要协调,比如产业政策要与社会政策协调好,过度超前、不切实际的社会政策不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制造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相应的政策配合。中国产业政策要与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例如,拿中国的房地产政策来说,如果未来房地产价格还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会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带来致命损害。尽管房价上涨有一些好处,可以带动一些产业链,比如建材、运输、煤炭、钢铁,也可以带动一部分制造业,比如家电,但对大部分制造产业的带动比较小。房地产价格上涨会对投资和投机带来巨大影响,把资本、资金、人力、土地等都配置至该领域,使得实体经济的资金、人才、土地等配置不足,从而损害中国实体经济,影响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形势很严峻。实事上,实体经济已经受到很大冲击。中央必须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唯有此中国经济才能健康发展。要实现中国制造业出现大的变化,走出目前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必须要有新思维。未来新思维、新价值观、新文化、新人力资源、新要素、新组织结构和新技术等,它们是实现中国制造业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要让这些因素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动力,则需要有更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来保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6区18号楼B座11层 电话:010-83673352 京ICP备050040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32号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友汇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