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狂奔”了近一年的黑色系商品似乎没有“止步”迹象。这一幕的背后是供给侧改革的显效与产业基本面的改善。而借助商品价格这支宏观经济的“温度计”,也可测出宏观经济的冷暖。
“双焦”缺货 黑色系仍站风口
在“双十一”经历了短暂回调后,近日黑色系商品再次站上风口。其中,铁矿1701主力合约在上周大涨22.85%之后,11月28日再度上涨4.45%至622.5元/吨,重回2014年8月的价格水平。而该合约在最近13个交易日内已创下5个涨停板的纪录。
与此同时,11月的钢铁现货市场也意外“火爆”。在环保限产、去产能任务检查、原料价格大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内钢企纷纷调高报价。
“现在钢厂一直补不上原料库存,通常炼焦煤库存在12天、焦炭在10天左右,目前的库存都比正常水平减少了5-7天。”在近期由国泰君安期货举办的黑色系期货沙龙活动上,某大型钢厂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双焦”缺货的情况仍在持续。一位来自上海的进出口贸易商对记者表示,最近手上拿着万吨的焦炭订货单却找不到优质的货源。短期内,焦炭资源供不应求的格局不会改变。
黑色系商品在2016年上演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反弹行情。据文华财经监测显示,截至11月28日,2016年焦炭、焦煤指数分别上涨232.3%和171.38%,螺纹和铁矿石指数也分别上涨83.48%和96.57%。
“推动黑色系商品期货上涨的因素首先来自短期供需变化。煤炭产能削减后下游钢厂的库存很低,存在主动补库存的需要,导致供需矛盾出现大的拐点,缺口较大。”海通证券期货研究主管高上如是定义这轮黑色系反弹的逻辑。
除基本面因素外,高上认为,这轮大宗商品行情的启动也可谓占尽有利时机。首先,经过5年下跌,期货市场系统性风险急剧下降。其次,这是自1998年、2002年和2009年之后,大商品价格第四次触及成本线。此外,“资产荒”背景下,场外增量资金的进入,美联储加息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助推了商品走牛。
不过,与煤焦和钢材的基本面不同,铁矿石正面临库存高企的压力。“我的钢铁网”最新统计显示,进入11月以来,全国主要港口的铁矿石库存始终维持在1.1亿吨以上。
“铁矿石是黑色系品种中基本面最差的一个,市场在这个节点大涨有些出乎意料。”面对近期市况,杭州象石实业有限公司出口事业部总经理谷晓峰向记者如此感慨。“目前来看,海外矿山供给没有减少,交割也不缺货,港口码头库存还在增加,可解释的上涨原因除了远月合约贴水近月合约的修复之外,还有汇率波动。”
对于黑色系商品接下来的走势,南华期货高级分析师王铁山依然看多。他认为,商品连续5年大跌为供求关系改变提供了条件。黑色系商品中,煤炭供应下降的量远超过需求下降的量,部分品种出现有效产能不足。预计未来3至5年内,全球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将带动商品牛市延续。
有色基本面改善 消费超出预期
临近年底,铅、锌、铜、锡等金属行业接连召开年度峰会。不同于去年底时的行业冰冻期,今年穿梭于各大会场之间的生产企业老总和贸易商都有几分得意。
“今年年初我刚接手了公司镍和钴的业务,当时码头上压了7000多吨金属镍矿卖不出去,仓库里压满了货,但现在已经没有库存了,去年沉睡的客户在今年都复苏了。”一位大型国有矿企的销售主管告诉记者。
年初至今,伦镍价格涨幅可观,从2月份最低价7550美元/吨一路涨到12000美元/吨以上,近期回调至11500美元/吨附近。
镍价上涨得益于今年精炼镍的供应出现缺口。国际镍研究小组(INSG)公布的数据显示,1-9月全球镍市供应短缺5.26万吨。在印尼矿石出口禁令和菲律宾矿业环保整顿的双重影响下,镍矿供给端出现收缩。今年1-9月全球矿山镍产量为150.41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7%。
“镍价上行除了受供应减少影响,更主要在于今年的需求强劲,预计短期内需求都还可以。”上海有色网镍分析师廖容荣告诉记者,镍矿的主要下游为不锈钢产业,后者今年的需求明显改善。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不锈钢粗钢产量为1808.3万吨,同比增幅为11.43%。不锈钢表观消费量为1351.14万吨,同比增长9.53%。
同样存在供应缺口的还有锌。嘉能可世纪锌矿和Lisheen等锌矿的退出,对锌矿供应产生了显著影响,也使得锌成为有色金属中基本面支撑最强的品种,伦锌一度达到2895美元/吨的近8年最高位。中信期货预计,锌的上涨趋势至少维持到明年一季度。
下一阶段,需求表现或将主导价格走势。其实,“今年有色金属的消费超出了预期,尤其是在汽车、电力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都有需求。”迈科金属国际集团总裁何金碧表示。
对于未来,上海拙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邱皓认为,仍然看涨有色金属的这一轮周期,只是经历快速上涨后短期内可能会有调整。
宏观经济显暖意 商品牛市或延续
总体来看,大宗商品在经过多年蛰伏后,今年开始大举反弹。据文华财经统计,截至11月28日,文华商品指数今年以来涨幅接近45%。
在高上看来,2015年底开启的商品牛市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2017年将迎来第三阶段,市场关注点将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从国内转向海外。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有色、能化商品可能接替黑色系,带领商品延续牛市。
在大宗商品反弹的过程中,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也显示中国经济正在筑底企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9月份PPI实现四年半以来首次转正后,10月PPI同比涨幅扩大至1.2%,这一涨幅超过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1%。展望明年,上海证券分析师胡月晓认为,目前工业、消费、投资相继向好,内需成经济增长新动力。随着财政收支持续乐观、PPP项目、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持续发力,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整体将延续稳中有升、缓慢上行的格局。
专家和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商品期货市场的反弹,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其对于宏观经济暖意的“感应”。而这股中国商品的多头热情甚至感染了全球市场。“除原油和黄金两个品种,其他大宗商品几乎都受到中国因素的影响。”来自香港期货经纪商BANDS Financial的Tiger Shi表示。
法兴银行Rutie Zhang也认为:“中国商品市场正在经历供需错配格局下的周期性上涨。目前美国对冲基金和大型养老基金仍在观望大宗商品,而中国资金更靠近市场前沿,主动寻找高回报、抗通胀的资产。”
大宗商品站上风口明年有戏但要“知止”
证券时报 魏书光
大宗商品成为今年市场亮点,明年还“有戏”吗?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和熵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东海在“2016机构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对接交流会”上都认为,明年大宗商品机会仍然多多,但是“黑天鹅事件”也不少,投资者要适可而止。
要避免受伤
“我仍然看好明年的大宗商品表现,特别是农产品在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下的表现。但是风险与机会共存,投资者也应该知道适可而止。”管清友说,当前资产轮动的新逻辑是,追不上“风扇”就要避免受伤。
管清友分析,供给侧收缩的效果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特别是在北方冬季雾霾严重的情况下,行政化去产能仍在继续,而且需求侧的余温尚在,销售放缓还要滞后两三个季度,需求回升还有一定时间的支撑。从二级市场三季报情况来看,上中下游的盈利确实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种改善还会持续,而盈利的改善会导致企业恢复库存,所以补库存还有一定动力。这些因素都会继续支持商品价格继续上行。
管清友称,从资产配置角度看,国内资产收益率下滑,资金无处安放。在整体资产收益率下滑情况下,资本无处可去,无非就是在股票、债市、商品、房地产这几个市场来回打转。最终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管清友认为,从国际市场上看,全球主要央行已经愈发清晰地意识到,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很难创造实体需求,政府将开始新的加杠杆周期,大规模政府债券发行必将推升实际利率水平,长期负利率趋势可能出现中期拐点,中国PPI同比转正可能是全球趋势的一个代表,主要能源出口国巴西与俄罗斯的经济增速有望在2017年由负转正,印度则连续三年将会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这会导致商品价格的持续性可能超出市场预期。不过,他预计,明年下半年农产品上涨可能推动通货膨胀超出预期,并且制约货币政策,会对商品市场造成负面向下的压力。
对通胀主题非常敏感
“通货膨胀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最大威胁,所有宏观基金都会对通胀主题非常敏感。”熵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东海表示,近段时间,很多金融机构都在急速向通货膨胀预期转变。一个典型的观察窗口就是美国国债价格急速下跌,带动全球债券价格普遍出现急速下跌,而德国市场已经开始尝试在商品市场做多头配置,显示着市场利率和通胀是同向的。
谢东海说,根据大宗商品历史走势,在2001年~2008年那轮牛市中后期,很多金融机构因为要对冲通胀风险,进入商品市场,给予价格很大的推动。这表明只要有通胀预期存在,金融机构就会采取相应措施,市场最重要的是预期管理。
虽然全球的通胀在抬升,但是未来发展可能还会有一些变化和顾虑,比如美元走强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的商品是否可以持续上涨。谢东海认为,明年是欧元生存还是毁灭的重大关口,考虑到美元指数构成中60%是欧元,明年美元指数将会持续走强。在这个过程中,新兴市场的汇率能否撑得住,人民币贬值会否更快,都需要市场不断去做情景推演来调整应对策略。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6区18号楼B座11层 电话:010-83673352 京ICP备050040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32号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友汇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