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艳,毕业于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长期在企业从事中后台工作。2010年进入物流领域,2015年与厦大校友施鲲翔博士联合创建大航海资本,聚焦于物流供应链领域的早期投资。龙艳参与了诸多厦大校友的物流项目,如会计系崔维星的德邦物流、管理学院王琦的唯捷城配。
3到5年,物流发展将迎来高潮
2016年全国有83家物流企业、超千亿元融资,行业融资频率和规模创新高。但在行业一片繁荣之下,物流行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在龙艳看来,经过30年的野蛮成长,物流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结束跑马圈地,野蛮发展的行业上半场已经结束。除了快递集中度较高以外,其他领域仍然是散乱差状态,问题重重:
首先就是营业额在几千万的小微企业太多,没有规模效应也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其次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税收社保欠账、超载偷费,社会责任履行不够;第三,从业人员众多且门槛低、鱼龙混杂,素质参差不齐;第四,高科技投入不够,物流信息化技术与装备跟不上劳动力供给的衰减,满足不了客户需求。
所以,当整个中国面临经济变革、商业流通渠道重构、利益分配方式变化时,首当其冲要变的就是供应链。从事物流行业多年的龙艳认为资本已经感受到这种变化,但物流与供应链高速发展的时候尚未到来,至少还需要3-5年才会迎来一个小高潮。
而龙艳和她的大航海资本正在挖掘下半场30年中的物流投资机会。
不投主要人员来自互联网的团队
在这几年万众创业热潮下,投资人这个群体也逐渐被社会熟知,他们往往对初创企业起着点石成金的作用。投资人里也不乏商业院校派和大机构风格派,但缺少做实业出身的投资人。而龙艳就是其中从实业转型投资的实业派投资人,问及为什么要转型,她的回答简洁而明确,“物流行业从业多年,最了解这个行业,所以选择从事物流投资工作”。
转型创立大航海资本近两年,龙艳在投资方面收获不少。与主流机构和商学院教科书通常按“套路”出牌不同,龙艳认为投资是极其个性化的事,在整个过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和观点并将其贯彻到整个募投管退过程中相当重要。“当年受滴滴打车、互联网O2O热潮影响,物流行业在高峰期有200多个团队在做车货匹配项目,著名VC前后投入数百亿到这个细分市场,作为投资人稍不留意就会被这股热潮裹挟进去。虽然期间有过短暂犹豫,但最终还是坚持认为没有物流人团队、不重视运营、没有抓货能力的物流项目是没有投资价值的,所以果断放弃一些诱人的机会,而今天回过头去看也确实避免了错投项目”。
相信自己的独立判断还表现在龙艳对互联网+物流模式的思考。这几年,似乎任何行业只要互联网+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起死回生。但龙艳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甚至语出惊人的提出“主要团队来源是互联网人的项目最好不要投,最好创始团队本身就是从事物流行业10年以上的老司机,搬过货、开过车靠谱一些;项目本身看起来没那么性感,看起来就是一个物流公司的要远比号称自己是互联网+物流的更靠谱”。
她的这个论断一方面来源于过去三年互联网人创业物流项目普遍失败的现状,也来源于她对互联网的认识。在她看来,互联网只是工具,互联网+物流机会有限而物流+互联网有可能会成功,互联网在两者中的关系不可本末倒置。
物流行业未来必定能出千亿级大公司
谈到物流行业未来发展,龙艳认为将来必定能出好几家千亿级营收的物流大公司。
首先就欧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物流形态以及物流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国际上四大物流集团的营收与google和facebook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在同一数量级,这是因为UPS等几大物流集团在1990年代初陆续上市后通过内生增长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量并购,使得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其次,规模效应最典型的应用就是物流领域:只有做大才有成本优化、效率提升的空间,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都会推动着物流业朝规模化发展。
第三,千亿级营收企业已初见雏形。在这个充分市场竞争的行业里国家队虽然没有过多优势,但随着过去30年发展,部分民营企业已经积累到一定体量,处于爆发前夜。比如直营制的顺丰和德邦,加盟制的通达系,其中顺丰2016年的营收破500亿,净利润近50亿。
虽然未来物流行业前途不可限量,但龙艳也认为现在做从0到1的物流项目已经很难了。目前行业发展的主要壁垒还是管理,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行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6区18号楼B座11层 电话:010-83673352 京ICP备050040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32号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友汇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