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品工业”升级,明确以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之需求,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一场围绕品质革命的讨论也由此逐渐成为舆论主流。显然,对于占据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的中国而言,在制造业领域围绕品质提升展开革命性的变革注定将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而品质革命能否顺利展开,也将最终决定我国能否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华丽转身。
究竟何为品质革命?又该怎样进行品质革命?当前条件下开展品质革命又面临怎样的现状?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他认为,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无论从所处阶段还是发展的内外环境看,围绕品质提升做文章实属必要。而且,这场品质革命注定将是一场攻坚战,且实施领域也绝不该仅局限于消费品工业领域,而是应该将整个中国制造业一并纳入。魏际刚强调,要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倒逼“中国制造”按照品质提升的方向转型升级,继而实现提质增效,强化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消费品工业引领制造业品质提升
不同于一般的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产品往往都是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的。目前,我国消费品共分17大类,包括纺织制品、服装鞋帽、儿童用品、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家具及配件等。作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品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我国消费品工业有着门类齐全、上下配套的产业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国内外市场多层次的需求。据统计,我国已有200多种消费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世界70%以上的玩具、50%以上的电话和鞋类、30%以上的电视和箱包由中国制造。
在魏际刚看来,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消费品工业正肩负起经济新常态下带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的任务。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近年来我国工业表现乏力,但消费品工业表现抢眼,特别是在外需疲软、投资不旺的情况下,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工业的增长,正在受到国内消费品需求的有力支撑。统计显示,2016年一季度,我国消费品工业投资保持增长,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和医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1.9%、16.2%、11.4%和12.1%。而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上升2.7%,增幅高于全部工业5.7个百分点,也显示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复苏。
“正是基于国内需求的有力支撑,才保证了消费品工业在经济危机后的数年中依旧保持增长,但要认清,市场需求正在发生变化,而这一点在国内消费需求中变得尤为明显。”魏际刚认为,尽管我们的工业增加值仍在增长,表面看并未出现大的波动,但从深层次看,“中国制造”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而国内需求的旺盛和升级不仅为这场以品质之名开展的变革提供了理由,更腾挪了时间和空间。
对于提升产品品质,魏际刚认为应该是当前中国制造业必须突破的关键领域,更是要解决的战略任务,他表示,我国制造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都必须是以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为前提的,而实现产品品质的提升,其间涉及的制造业品种、品质、品牌等都是亟待解决的短板,“至少,在消费品工业领域明确品质革命的展开,可以引领整个制造业朝着品质提升的方向前进和发展。”
树立正确发展理念为品质革命奠基
既然明确了按照需求导向实施品质提升,且开展品质革命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实属迫切,那么就有必要彻底认清对于我国制造业而言,造成其目前发展阶段表现出的一系列品质低劣、缺少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现状原因何在?魏际刚认为,之所以我国制造业的品质和发达国家相比,从产品种类、性能、客户体验和稳定性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原因是综合、复杂的,这也意味着从制造业发展理念、研发设计、生产、信息数据的掌握、消费者参与度,以及市场的诚信体系和政府监管等全方位都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改造提升。
以发展理念为例,魏际刚认为,现阶段,我们的市场环境仍存在浮躁,大家更热衷于争取“快钱”,缺少把质量视为生命、把客户满意作为最重要宗旨的理念追求。由此,我们的制造业并没有形成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他认为,我们需要从产品设计开始就对产品质量、原材料、工艺流程和员工素质加以把关,从设计到制造环节共同发力,才能最终在品牌塑造上获得造诣。
“中国制造业品牌欠缺,且缺少真正的世界品牌,而源于产品设计之初到终端销售奠定的基础不牢客观导致了当前的产能过剩、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弱、频遭反倾销等问题,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企业的发展理念关系密切。”魏际刚说,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热衷于争取“快钱”,二是用大量劳动投入生产一些以数量取胜的产品类别,忽视质量的产品。显然,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是首要任务,如此才能逐步打赢品质革命的攻坚战。
之所以说是攻坚战,魏际刚认为,这注定了品质的提升是漫长的过程,除了理念的树立外,更需要切实的政策扶持,而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再到检验能否被市场接受更是漫长的过程。目前的市场环境已经到了倒逼制造业工业企业必须对接市场变化的需求,制造业的竞争面临着消费升级、产品升级以及市场升级的多重局面,“当然这并非易事,其中各要素如人力资本、专利技术、业务流程、工艺、信息数据、市场环境、公平公正透明、竞争有序、消费者参与度、法律全面监管到位等都需要完善构建,显然,我们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这个历史使命。”魏际刚说,但品质的提升是必须要做的,如果任凭现状继续下去,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大国地位也可能不保,被印度制造、非洲制造等取代。这并不是耸人听闻,毕竟我们的制造业已经站在了世界制造舞台的中央。
需求多样化和政策碎片化并存
如果说国人热衷海外购物反映了 “中国制造”在产品类别上与发达经济体存在差距,那么,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则源于国内市场的客观条件。不可否认,我国制造业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仿制潮,大致汽车、家电,小到服装鞋帽,其间不乏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魏际刚表示,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应该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形成新的认识,尽量避免或者尽快从仿制的道路上走向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来。
魏际刚认为,可以用三个字形容当今世界经济的状态:第一,世界是“平”的,即随着全球化推进,全球贸易流通生产日渐发达,世界被置于同一平面;第二,世界是“快”的,即信息变化和产品的变化日趋激烈,真正活下来的企业并不是最强和最聪明的,而是能够最能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第三,世界是“新”的,即要求不断推陈出新,日新月异,生产新的产品、服务、业态、品牌,形成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模式。
“这样的局面下,制造业企业要么适应潮流,寻求变化,要么就夯实基础等待新的机会,而第三种,就是哪些依旧通过仿制、山寨、假冒伪劣等寻求生存空间的企业。”魏际刚说,很多制造业企业并没有扎实推动技术和能力的提升,没有寻求设计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是通过仿制、虚假品牌和信息,通过降低品质提升销量。一方面,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一定缺位,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理念中对自主创新要求不足,共同导致这样的现象。
在魏际刚看来,杜绝这样的现象,需要坚定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强化诚信监管体系,但同时也必须认清,我国的消费发展阶段与此仍密切相关。他指出,我国贫富差距大的客观现实不得不提。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追求品牌和品质,但是贫困人口的存在,客观上为仿制产品的存在提供了土壤。
“我们的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魏际刚说,贫富差距的存在客观要求一方面我们的制造业产品向着品质革命要求走向精品制造,满足中高端需求的方向,同时还需要很大的需求对接需要物美价廉产品的需求,但要强调的是,这不是假冒伪劣,而是物美价廉。
“品质革命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但不要忘记,供给本质上还是需求引导的,市场肯定是核心,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场,其中涉及很多环节,我们总体需求是在升级,包括中产阶级队伍的扩大,市场环境的改善,但是,中国目前的需求多元化会长期存在。”魏际刚强调,现阶段,我国很多产业政策存在碎片化问题,很多政策之间存在有交集,有重叠,但又不完全一致,很多细分领域也确实需要专门的政策落实,但无论怎样,品质革命是必须要推进的。我们的产业政策也要调整,要兼具针对性和引领性和可调整性。
魏际刚认为,品质革命攻坚战已经打响,既定目标的道路已然清晰,下一步,就要解决“路要怎么走”的问题,应按照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分类推进,走出一条殊途同归的品质革命道路。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6区18号楼B座11层 电话:010-83673352 京ICP备050040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32号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友汇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