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与展会
【年会精选】洪水坤:大流通时代储运业的价值链再造
来源:中国物资储运协会 | 作者:pro260dba | 发布时间: 2015-11-10 | 9956 次浏览 | 分享到:



  早在2006年11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题为《从“制造在中国”到“销售在中国”》的研究报告,预判中国将从制造大国逐步转向消费大国,中国的流通新纪元即将到来。

  八年多过去了,互联网企业快速渗透到经济各个领域,引发了颠覆性变革。淘宝网成立三年时间交易额达到沃尔玛在华所有门店交易额的三倍;支付宝每天流动的资金超过任何一家银行;携程没有一架飞机、一间酒店,每天卖出的机票和房间超过任何一家航空公司和酒店;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垄断地位短短几年时间被微信撼动;凡客诚品没有工厂和专卖店,但网站一天的销售额是行业巨头雅戈尔的两倍。当今社会,流通变化之快、流通区域之广、参与行业之多、社会化程度之高,可谓风雷激荡,让我们震撼。而这种潮流涌起,必然搅动储运业的价值链再造。

  大流通时代储运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经济深刻变革,从短缺经济转为相对过剩经济
短缺经济时代需求太大,改革开放30年成长的企业由此大多表现出三个特点:充分利用政府关系、有效把握市场需求、敢于投资。但目前中国进入了“三期叠加”的艰难转换期,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动力转换,大量产业产能过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2年3月份开始,工业品出场价格(PPI)已连续43个月下降,这势必会溯及产业链上下游的调整变化。

二、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引发市场和流通体系的重塑再造
根据国资委统计的2014年18个传统行业利润率表现来看,14个行业利润率低于6%。央行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企业整体融资成本达6.32%。在经济转型和产能过剩的时代背景下,低利润率、低技术含量、高融资成本将很多传统企业淘汰,而新诞生的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利用其自身的高效、低成本体系实现了对市场的逆袭,其核心还是发挥了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参与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创新,抓住了新常态下经济提质增效中的发展机遇。2014年,国内消费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包括B2B和网络零售)达到约13万亿元,这意味着电子商务业务已占消费品零售业的半壁江山。根据速途研究院2015年9月24日报告显示,仅在今年上半年,互联网各领域的投融资案例数量就有489起,总投资规模达到695.1亿美元。商务部今年上半年研究制定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确定了至2016年底我国电子交易额达到22万亿元,网上零售额达到5.5万亿元的目标。

三、国家政策层面对流通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构想。2014年10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了降低储运成本、提升储运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加强储运基础网络化建设三个发展重点。国务院部署推进的“互联网+”11项重点行动之一就是“互联网+”高效物流。这些都表明,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战略所提出的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构想,对于今后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路径及范围都将带来深刻的积极影响。

  如何做好储运业的价值链再造

  面对大流通时代的变革,储运业应该如何重建价值链?

  价值链一词的首位提出者迈克尔•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如果把波特理解的价值链拆分开来,可以看到:商品研发创新创造了独特的商品功能和知识产权价值,生产加工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易活动创造了商品所有权的经济价值,储运业创造了时间及空间的价值,而金融是一切交易的媒介。

  回顾工业革命的历史不难发现,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是从生产向流通变革,而这次却是从流通向生产倒逼。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可以说,工业4.0的出现,就是互联网技术在各行业中普遍应用的结果。紧缺经济时代,生产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到了过剩经济时代,经济的核心从生产、操作转向了贸易、储运、金融。

  这个逻辑并不复杂:利润降低,成本上升淘汰了大量的中间企业,无论是去中心化理论还是长尾理论,其实都是对新的买方市场格局的一种思考,生产已不是价值创造的关键,流通成了价值链的核心,而互联网技术最符合这种碎片化、个性化、分散化的市场。当互联网与客户需求无缝对接后,大数据就是自然形成的产物,而储运与交易的结合是构建真实大数据的安全基础。共享资源、互通信息将是未来储运业发展的趋势,只有信息实现闭环才能保证系统安全性。比如供应链金融,在对系统安全性评估的基础上,创新出随时随地无抵押贷款的“信息质押”产品,让融资实现颠覆式改变,再造了价值链流程。

  对于储运企业来说,如果不想被淘汰,就一定要向创新型企业转变,走创新驱动的新路子。而创新的关键不是研究新技术,而是利用新技术实现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变革与创新,以及价值链上战略位置的重新界定。

  储运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新常态下的变化,传统储运业从数量规模粗放向质量效益集约进行转型升级,是符合经济规律和产业规律的必然路径,但这个过程也充满挑战与风险。

  我们面临的挑战包括:1.网路的布点向广度和密度发展。碎片化、分散化的需求,要求储运企业对服务资源进行重新布局。2.高质量、综合性、一体化、一站式、增值性的储运产品服务将成为发展方向。单纯拼资源、拼资金的时代过去了,高效整合、组织、管理社会资源的能力将成为评估储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3.行业将经历更为明显、剧烈的整合。制造业客户尤其是生活消费品制造商及电商已经呈现了集中化的产业市场格局,但储运资源的集中化程度远远落后于客户的集中化程度,产品的市场需求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将共同促使储运业加速集中,具体体现为储运子公司、子行业间的横向整合,以及不同子行业甚至跨行业的纵向整合。大型储运企业不仅要思考如何做大,更要思考如何做强、做优。4.低碳经济带来的新挑战。全球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变不可逆转,中国政府也将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流通体系会成为重点方向。

  面对诸多挑战,传统储运企业升级的关键,是要在整个价值链中升级“层次”。大多储运企业都属于运营操作型,但新的时代要求储运企业向资源整合型、产业生态型升级,尤其是大型储运企业要努力成为规则、标准的制订者、主导者,以及平台的打造者。如果说升级是能力的提升,那么转型就是模式的调整,这要求传统储运企业调整战略定位、转换商业模式、改造组织结构和流程。一般来说,要先升级后转型,在能力没有提升之前,转型是很困难的。当然也可以通过转型倒逼能力来实现升级,这条路可行,但是全方位的挑战会很艰难。

  虽然挑战重重,但新时代的变革仍然为我们带来了大量机会,为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一是共享经济,合作共赢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题,这为储运的集约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储运行业将进一步细分,为专业化储运的发展提供土壤;三是电商互联网的发展为储运企业高效低成本的组织和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及更深层的运营管理理论创新;四是新能源、绿色低碳成为储运行业社会性发展的方向,也是政府引导和鼓励的方向;五是“一带一路”作为国家系统化战略布局,正在得到全力推进,全球化产业延伸将为储运企业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对大流通时代,储运业的对策

  在对策方面,主要应强化“三个硬实力”和“三个软实力”

  从硬实力方面讲:

  对策一是扩张势力。中国下一个十年的储运市场将是企业集中化发展的时代,因为制造行业与流通行业的企业集中化发展会倒逼储运企业的集中化进程。储运企业应从自身发展特点和发展阶段出发,充分考虑所面对的竞争环境,选择合适的扩张方向和方式。对于网络建设成本高、服务产品较为标准的子行业,如快递、公路运输,横向整合将有益于成本效益改善;对于以个性化项目为基础的,如合同储运及货代,纵向整合将更有利于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的扩张方式,一般包括战略收购、联盟合作及独立增长。战略收购可以快速获得市场份额、销售渠道、客户关系、运营网络、品牌等竞争资源,并取得成本协同效益,但目前储运企业的战略收购主要停留在资本合作层面,如何实现业务“一加一大于二”才是收购的关键。联盟合作在调用双方资源的运作上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这段时间大量建立的专线货运联盟就是典型例子,但其缺点是缺少核心领导者,伙伴的真正配合度不容易预期和把握。独立增长模式的优点是企业能够独立制定战略和目标,形成特有的自身优势,缺点是周期较长,发展速度缓慢会失去市场机会,或因错过合适的收购目标而被其他对手获得先机。

  对策二是争取权利。如果企业对市场有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定价权,就可以无往而不胜,这就是当前大量资本涌入各类平台的原因。与供应链解决方案不同,平台要重塑生态链,重新制订规则,所以更容易获得上述权利。储运市场的平台化经济也将是未来很关键的部分,这其实是供应链增值服务的具体体现。

  对策三是增加助力。储运业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网络,所以进一步完善网络布局是储运企业成长的助力。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制造业和电商不断追求经营网络的扩张,以及加深市场渗透程度。对此,储运企业也要根据客户货物流向和流量变化,来积极布局自身运营网络。其间,关键的考虑因素包括:一是在什么地方建立全国性转运中心和区域性运营配送点;二是如何平衡自有资源投资和对社会资源整合的比例,均衡仓库与运输车辆的比例;三是如何为长途、中途运输,或全国性、地方性客户制定运营线路、运营规则和服务标准,确保整体服务质量;四是当突发情况出现时,如何从网络运转、资源调拨、现场处理等方面保持总体运营稳定。

  从软实力方面讲:

  对策一是培养能力。能力的培养源于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持续创新与复制推广。中国的储运市场正在加速成长,客户的供应链结构和储运行业格局都在迅速变化。未来的储运需求机会主要源于以下方面:一是市场对更好服务水平的需求;二是客户对扩大服务范围的需求;三是业务需求分布的变化;四是储运运输模式选择的变化。

  对策二是分解压力。这一点更多的是适应大型传统储运企业的内部建设。目前,随着市场的快速变化,这些企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建立新体系相对容易,但改革老体系难度很大。所以内部改革的方式应该一边分解压力到各个基层经营主体,一边提供出口并向着符合市场趋势的方向进行引导。

  对策三是打造核心竞争力。企业打造以上五种实力,最终是要获得支持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站在长期战略性的高度,从以下方面来发掘和培育:一是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的能力;二是完善的网络性保障机制;三是不断的成本优化;四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个性化服务支撑。

大流通时代的到来,使储运业不得不面对价值链再造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但新时代也总是除旧迎新、涅槃重生的过程。伴随发展的,从来既有坎坷也有坦途。只有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准确捕捉、创新应对,储运企业才能占领价值链的高端和业务高地,赢得更多市场空间,最终成为时代的赢家。
   
(本文根据诚通集团洪水坤总裁在“全球流通价值链论坛”的演讲内容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